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94版《三国演义》导演讲述经典幕后:只能往“好”里拍

  新京报专访94版《三国演义》导演张绍林、蔡晓晴、张中一,讲述经典幕后

  为了不辜负三国城,只能往“好”里拍

  94版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共分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战》(65-77集)、《三分归一》(78-84集)五大部分。由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新京报记者日前专访蔡晓晴、张绍林、张中一。他们回忆起过去自己兢兢业业导戏的故事,也对今天影视圈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蔡晓晴:为拍黄巾起义跑遍北京郊区

  蔡晓晴在拍《三国演义》之前,拍过《三家亲》《蹉跎岁月》《中国姑娘》等现实题材剧,从没拍过历史剧。“如果说从没做过的事就不做了,那就会无所作为,什么也干不成。”蔡晓晴做了大量案头工作,“首先把作品读透,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主要人物、各方面的人文风俗,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把小说、剧本的内容变成影像化的形式。”蔡晓晴负责拍摄的部分是第一集《桃园三结义》到第七集《凤仪亭》、第24集《跃马檀溪》至第44集《回荆州》,共计28集,“哪位导演拍哪一部分,都是领导小组来安排的。”

  关羽胡子稀密长短都反复琢磨

  由于1994年前的影视作品拍清代的比较多,“当时我们对东汉三国的氛围不是很了解,从皇宫到百姓的生活场景,美术做了大量工作。”

  《三国演义》里人物形象的诞生,除了演员本身的表演塑造之外,化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关羽,他的胡子比别人的费劲很多,因为小说上描写得太具体了,他的外号就叫美髯公,他的胡子、头套、眉毛都是化妆师勾出来的,工作量很大,勾多少?多稀多密?多长多短?修成个什么样的形式的?都反复琢磨,才呈现出观众看到的形象。”

  在服装设计上,服装设计师也做了大量的考证,“根据人物出现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装,比如刘备、关羽、张飞一开始全部都是草民,到后来刘备是主公,关羽、张飞则是将军,服装都是有变化的。”

  王允貂蝉密室谋划为选址拍了两遍

  王允和貂蝉在密室谋划,要离间吕布和董卓父子。据蔡晓晴回忆,这场戏原本在一间小屋子里拍,当作王允府里的密室,基本演员的身后就是墙,结果拍出来的效果就是人贴在墙上,没有景深,效果不佳,“那场戏拍完之后,包括貂蝉的发饰和王允的服装,怎么看怎么别扭,于是申请了重拍。”

  这场戏蔡晓晴跟领导小组申请了重新拍,后来貂蝉和王允在王允府的亭子里商议,亭子下面是水,“这个环境就有纵深和透视的关系,另外水的反射会有光影,光影在貂蝉的脸上晃动,衬托了人物的心情,演员不用去多演,就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动荡。另外这场戏人物的妆发也重新做了,后来改了之后才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也是临时搭的景,在延庆官厅水库边上的康西草原,“在空地上搭的虎牢关,拍完之后一两年时间,风吹日晒的,那个景就没有了。”

  此外,黄巾起义的画面选在了延庆的天漠,“这场戏的选景也费了很长时间,我们几乎跑遍了北京郊区。因为拍这种戏,首先必须在荒郊野地,其次不能有电线杆子,否则就穿帮了,再次从画面的意境来讲也要符合,不是说看着一个荒地就可以了。”

  后来在无锡建了三国影视城,受苏联电影影响很深的蔡晓晴表示,“我当时看《战争与和平》,羡慕人家可以拍出那么宏大的场景,后来看到我们能为拍一部电视剧专门建这么大的景,所以当时就觉得为了对得起那么好的景,也只能往好里拍。”

  张绍林:技术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激情

  张绍林是94版《三国演义》的分集导演之一,“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等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都是出自张绍林之手。

  大家要休息,我伸出肿得老粗的腿

  在张绍林正式加入分集导演的队伍之后,工作人员带着张绍林到三国城外景地参观,其硬件设施令张绍林无比激动,“我拍《杨家将》的时候,一集才投资10万块钱,等到了《三国演义》剧组,我发现拍一集戏就花100多万元;我拍《杨家将》都是借的景,借座庙,借个公园,没想到拍《三国演义》专门建了一个三国城。当时把我给激动的,到剧组报到后一个星期都睡不好觉,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感觉机会来了。”

  张绍林的激动不光停留在嘴上,更体现在行动上。干起活儿来非常拼命且有激情,他用河北话“恨活”形容自己,就是指干活恨不得一下子干完,“我都是摄像、导演、摄影一肩挑。”

  “技术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激情。”这是张绍林在采访中不断强调的一点。“技术活儿让人感觉不到作品的感染力。我们是用画面来叙述故事,用心和不用心,用几份热情,都能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为了拍《三国》,张绍林跑遍了半个中国,“在北京拍、在延庆拍、在涿州拍、在青海拍、在云贵川三省交界拍,至少拍了两三个月,春节都是在云南贵州广西交界的地方过的。”张绍林不但自己在片场拼命,而且带着全组人一起拼。“有一次我蹲在那儿拍司马懿的戏,一位副导演跑到我身边,说导演,大家累得不行了,能不能休息休息。我把我的腿伸出来,脚脖子肿得老粗,一按就是一个大坑。他看了以后没再说要休息,默默地走了。”

  爱用“烟雾”,增加历史感、厚重感

  拍摄的时候,张绍林爱用“烟雾”,为的是增加历史感、厚重感,在气氛上烘托故事。“现在有些历史剧拍摄得太‘干净’了。烟雾的增加,使古代战争的烟火画面增强了战争的惨烈。”张绍林自豪地说,“每次样片送回去,王扶林一看就会表扬,没想到张绍林能拍出这种气氛。”

  著名的空城计,在小说中很夸张,似乎诸葛亮天生只要弹琴就能应对,但张绍林把它变成一个人在无奈下的冒险,“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在想不出来点子的情况下,一丢扇子,正好砸在琴上,这种无意之举让他产生了弹琴的想法。而在城楼上弹着弹着琴,突然一根弦断了,诸葛亮的汗都出来了,旁边的童子也很紧张。这些细节都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合理。”

  这种处理,避免了鲁迅批评的“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张绍林也一直在把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人性化。例如“诸葛亮禳星”,小说里是魏延进屋把灯踢翻,诸葛亮觉得是魏延破坏了他的事。张绍林觉得这是诸葛亮办了一件错事,要修复回来。于是张绍林将情景设计为:诸葛亮禳星那天刮大风。魏延来报告军情,闯入帐篷,风一刮就把灯吹灭了。这个处理减轻了魏延的过错,也批判了诸葛亮的主观臆断,塑造了诸葛亮的复杂性。

  张中一:打破规矩给“卧龙吊孝”加戏

  张中一是94版《三国演义》的分集导演之一,拍摄了“卧龙吊孝”“姜维之死”以及大结局“三分归晋”等经典片段。古人说“文以载道”,在张中一看来,《三国演义》最终的结果就是两句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