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居五金  卫浴陶瓷

银行“开门红”吆喝卖保险!3.5%保本收益真能兑现吗?稳健背后这些坑要小心

整形艳后

近日有关于整形艳后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整形艳后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整形艳后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整形艳后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整形艳后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你说要去银行存钱,银行让你买保险。”今年起资管新规落地后,不少保险公司代理人在朋友圈调侃当前银行存款理财的现状。

近日,银行业正迎来一年一度“开年红”活动。界面新闻实地探访北京各银行网点后发现,银保产品一直深受各银行网点理财经理的青睐,尤以理财型保险产品最受推崇。

当界面新闻咨询存款产品时,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均首推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如终身寿险、两全险和年金险等。银行理财经理为何要力推理财保险?宣传中3.4%、3.5%的保本收益真的能兑现吗?

银行“开门红”为何力推保险产品?

此前银行“开门红”送礼揽储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购买理财保险获得礼品。

在走访某国有大行营业网点时,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其所在的银行往年都会给来存款的客户送米面粮油等日用品,但2022年的“开门红”只有购买保险产品才能获得礼品,不同金额的保险产品对应的礼品有所不同,礼品包括了电视机、电饭锅、多功能锅、自行车、洗衣机等等。

银行“开门红”期间,保险产品为何获得力推?

多位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未来,存款利率下降已经是既定趋势,存款产品优势不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向客户推荐保险、理财和基金产品,尤其是代销的储蓄型保险产品。

“资管新规落地后,目前刚性兑付的产品只有三种,一是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二是国债,三是人寿保单(如年金险)。“一位保险代理人在朋友圈如此表示。

在受到力推的理财型保险产品中,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和身故保障终身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分红型两全险则在被保险时间内兼具身故理赔和储蓄功能,年金险则是被保险人每年固定领取一笔年金。

“钱如果不存起来也会花掉的,这个产品就相当于强制储蓄。”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未来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再过几年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利率,这款产品就相当于提前几年锁定收益率,而且利息以复利计算,相当于每年的利息会计入下一年的本金里,利滚利。”

银行理财经理都推介时会着重强调产品“锁定利率”、“保本保息”的特点,在提及收益时,会重点介绍产品的利息是复利计算的。长期来看,这类产品的复利到3.4%,甚至3.5%以上。

不过,界面新闻在探访中发现,投资者实际能获得的利率和宣传的收益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

某国有大行网点推荐的热销理财保险产品(界面新闻拍摄)

稳健背后可能仍有一些“坑”

北京的刘小姐日前到某国有大行取钱时,被客户经理推荐一款增额终身寿险,根据她提供的保险资料,每年交21590元,缴费期5年。她表示,当时银行销售宣传的复利为3.3%。

界面新闻注意到,该产品缴费满5年后,客户可以直接提取的金额为107950元,仅和客户所缴的全部保费持平。在满30年时,客户可以一次性提取252793元,内部收益率(IRR)为3.08%。

而另一位受访者通过银行购买的上市险企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每年交10000元,缴费期3年,销售人员表示,6年期满后可以提取36000元,按此测算IRR为3.7%。不过在受访者展示的保险合同中,存满6年的保单现金价值是32550元,对应的IRR为1.64%,销售人员所说的36000元实则为预期分红,并未出现在合同内容中。

根据前述受访者提供的资料,界面新闻注意到,如果在犹豫期内退保,投保人可以拿回所有已交金额;如果过了犹豫期后选择退保,增额终身寿险首年能拿回的钱仅为已交保费的54%,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略高,首年退保可以拿回已交保费的79%。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的现金价值可以在第四年和本金持平,增额终身寿险则是在第五年追平本金。

事实上,这类看似稳健的保险产品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保险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表示,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种稳健的长期型产品,一般所说的复利并不会在短期内被实现。当将时间拉长至十几年甚至更久,目前宣传的复利基本是可以达到的,后期收益相对可观。不过他同时表示,除年金险外,其他储蓄理财型保险的收益都可能出现浮动。

杨泽云也提醒消费者,因为保险销售后需要向渠道和人员支付一定的费用,扣除这些费用后,保险前期退保所能获得的退保费是少于本金的。如果消费者在前期选择退保,会有本金40%甚至更多的损失。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保险公司从业者透露,通过银行买保险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可选产品有限,一般每个银行网点不能与超过三家保险公司合作;其次,主推理财型保险组成比较复杂,每年的保费比较贵,而且保障功能有限。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理财经理并不是保险专业从业人员,有时候会因为无法解释清楚产品,而引起误解,造成理赔纠纷。

近年来,储户去趟银行存款回来后“存单变保单”的案例也多次见诸报端。

2021年9月,据澎湃新闻报道, 湖北一位不识字的彭大妈去某国有银行存款2万元,最后却变成了买保险,其儿子知道彭大妈购买的保险后,到该银行要求“退款”,但未果。最后经协商,银行同意办理退保。

2021年11月,据九派新闻报道,安徽蚌埠一不识字老人在工商银行的45万存款被改成了保险。对此,涉事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办理的本来就是保险业务,但“可能当时没讲清楚,可能有人和他说了不合适,老人便后悔了。“”目前已退保。

上述“存单变保单”的纠纷屡见不鲜,老年人群体成为被误导销售的重灾区。

针对消费者经常反馈的误导销售,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推行“双录”,即投保过程录音录像,同时要求销售明确告知消费者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如遇到“存单变保单”等问题,消费者可以要求银行提供当时的录音录像,如果与事实不符,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

黑丝袜论坛 http://www.xinzhiliao.com/bj/shiliao/2696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