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五金  卫浴陶瓷

邱含:把艺术陶瓷“装”进柴窑 做陶瓷产业的“引路人”

邱含:把艺术陶瓷“装”进柴窑 做陶瓷产业的“引路人”

  (记者 熊赳赳)从美研室学徒,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再到“松纳柴器”的掌舵人,邱含从艺四十六年间,在陶瓷艺术领域不断钻研,精益求精,屡攀高峰。

  他把青春年华献给了陶瓷艺术创作,他把青花釉里红的迷人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次,他把艺术陶瓷“装”进了柴窑。

  从艺术瓷厂一名小学徒,逐渐成长为掌握青花、粉彩、古彩、新彩、颜色釉等陶瓷语言的艺术大师,邱含的作品讲求“稚趣”、追求“拙味”、喜欢“出新”、力求“变化”, 不愿受旧框框、老方法的束缚,他一再打破常规,引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

  曾红极一时的青花釉里红因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备受市场追捧。然而,因其技术含量高,制作工艺繁杂,在市场中并不多见,只有少量是以“釉中”的形式展现。

  面对行业技术难题,邱含带着们迎难而上,持续攻坚,成功挑战了“釉下”展现形式的青花釉里红。尽管难度系数更大,但因其色彩明艳,独具韵味,成为市场“新宠”,风靡一时。

  作为传统的陶瓷烧制方式,柴窑因极度的不稳定性,在气窑出现后,逐渐被替代,因此,也成了制作仿古瓷的“专利”。

  “我们不仅要拿古人的技术,来仿古人的作品,实现艺术的传承,更要拿古人的智慧来为当代艺术服务,进行艺术的创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邱含往朋友的柴窑里“扔”进一块小瓷片,经过柴窑烧制的瓷片釉质温润,让他感受到了柴窑的魅力。于是他决定再次带领们迎难而上,把艺术陶瓷“装”进柴窑,并于2021年创立了“松纳柴器”,成为艺术柴窑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先在泥胎上进行雕刻,再喷上釉料,经由名家艺术大师创作后,把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放进柴窑里,经过两天两夜“泥”与“火”的碰撞后,散发出温润的光泽,与瓶身中大师们的艺术作品相得益彰,艺术陶瓷与柴窑擦出了独特的“火花”。

  与标准化的气窑相比,柴窑通过松木燃烧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进行滋养,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人工加柴后,瓷器釉料与炉内的水汽在高温作用下有机结合,使得烧制后的釉面含蓄滋润。“正是柴窑中不可或缺的木与火的结合,使得艺术陶瓷有了灵魂。”邱含如是说。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景德镇一样,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在“千年瓷都”光环的加持下,景德镇手工制瓷业生生不息。

  “不能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荣誉中满足于现状,如何在这样的光环下进行艺术创新,让世界看到景德镇的发展与进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在邱含看来,艺术柴窑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将带动整个景德镇陶瓷业上一个新台阶。

  现如今,在打造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柴窑的创作中来,大家正携手共创景德镇“艺术柴窑”的新辉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陶瓷是怎么做的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