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传统建材

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习总在新年贺词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6年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继续走界前列。【详细】

其次,创造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关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习同志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呢?在习同志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一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二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习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系列解读八】

作者: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面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认真学习习同志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赢得幸福

最后,既要反对主义,又要反对历史主义。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值得我们高度并抵制:一种是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传统文化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他们看不到传统文化的“糟粕性”“封建性”和“局限性”,主张用中国传统文化“代替”社会主义新文化,用所谓“新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会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另一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主义。这种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要反传统”,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这种不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习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第三,创新性发展。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那么,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呢?习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时代、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传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一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把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爱国、友善、诚信、、和谐等,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讲、重民本、守诚信、崇、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二要既立足本国国情又要面向世界。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平等、、文明等,就是在“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习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首先,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习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髓,大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传统,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正如当年所指出的那样:“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收其性的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地兼收并蓄。”习在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和规范,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