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传统建材

【年二十九】贴吊钱迎喜气!这些传统习俗别忘记?

  天津人过年讲究年味儿,一是贴“吊钱”,二是放鞭炮,二者交相辉映,把年味儿烘托到极点。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对于天津市民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家家户户都要其事地在窗框、门框上贴上吊钱儿,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吊钱儿 天津的特色——吊钱儿,是始于宋朝的一种习俗。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剪刻成花纹图案,下部形似“流苏”,一般写有“恭喜发财”等之类的吉祥语,有的挂于门楣,有的直接贴到门上。一般是门楣贴三大张,大门贴挂五张,门窗贴挂一张,意在免祸接福。

  天津俗谚“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熬一宿。”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的大门口要贴上“福”字,这个“福”字要倒过来贴,意思是“福到了”。这句谚语流传久了,慢慢变成了“二十九,贴‘吊钱’”。因为在天津贴“吊钱”比贴“福”字更普遍。“吊钱”要贴到窗户外面,每扇窗户的顶端。贴好之后,北风轻吹,“吊钱”随风飞舞,楼群之间立刻充满了年气、喜气、吉祥之气。

  挂钱儿有许多种叫法,如“门签”、“挂千”、“吊钱”、“过门笺”、“门吊子”。

  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开始贴吊钱儿,和福字、窗纸花儿、春联一起贴。与副字和窗花儿不同的是,吊钱儿必须是贴在门窗外面的玻璃或横棱上(当然现在也有贴里面的),任风吹拂,任其摆动飘荡,让所有的祝福与企盼(福气和财气)随着浓浓的年味儿一起吹进门窗里面。

  一般来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了。而这样的情景我们也基本见不到了,年味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小编今天看到外面冷清的街道,就在想一个问题:这要是童年时的我们穿越到了今天,看到这个场景会不会当时就是傻掉了,估计会想“是春节改日子了还是我穿越时间搞错了???“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最能体现过年喜庆、欢乐、温馨气氛,又最具代表性、最带文化味的春节活动,莫过于正月初一的大拜年了。

  大年初二,按照传统习俗,出嫁女儿带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间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从宫里传到民间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中国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以下一起来看看元宵节的来历和各地闹元宵的习俗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