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深度数字主义医生在CCI六年多的“思”与“变”

作者: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CCI星火起步,蓬勃发展,在所有参与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标杆。为传播CCI创新精神,发挥CCI创新价值,特开设“我与CCI”专栏。专栏将通过专访与CCI有浓厚渊源和情谊的专家,分享他们与CCI同成长、共进步的故事。

本期访谈嘉宾为CCI一期学员、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毅。

早在2011年,博士毕业后,张毅就开始尝试做创新转化。

2013年,机缘巧合,他在一次会上结识沈雳教授,同样做着肾动脉消融动物试验的俩人相见恨晚。

2015年CCI成立,并在2016年开办首期创新学院,张毅成为CCI创新学院首期学员,并相伴CCI六年直到现在。 随着临床工作的慢慢深入,创新经验的逐渐积累,结合自己所长,他也将自己的创新方向聚焦在心血管健康的数字化和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两大方面。

回忆起和CCI一路走来的美好时光,张毅想说的太多。和CCI同道并肩奋斗的精彩过去历历在目,除了回忆,他更多表达的是六年多来对医学创新转化以及CCI平台的“思”与“变”。

前期结缘:“中山队”和“十院队”的趣事

张毅称自己是深度数字主义者(Datalist)。 他认为,未来任何一样东西都将和数字挂上钩,这是趋势,包括健康。未来健康一定会趋于数字化。他坚信这一点,也在这么做。

2011年,张毅博士毕业并进入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下称“十院”)心内科工作。当时,十院心内科刚好接下一个有关于打通院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项目。这是上海市卫健委“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重要课题。

张毅参与其中并主导部分工作。在慢慢创新、写专利的过程中,他发现,心梗救治非常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自此,他对健康的数字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在心血管健康数字化领域实践创新,主要方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

此外,张毅也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医疗器械(房颤消融治疗和左心耳封堵器等领域)的创新,至今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前期的创新基础是他认识CCI最早期成员的重要前提。2013年-2014年,深信肾动脉消融手术是治疗高血压的微创手术,张毅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学习,并希望在国内推广这项高血压微创手术。

回国后,他就针对这项手术开展动物实验。十分巧合的是,中山医院心内科沈雳教授当时也在做这项手术的动物实验。只不过两人方向不一样,张毅做微电刺激,沈雳教授做冷冻消融。 在一次行业学术会议上,二人结识,一聊发现竟在同领域做器械创新,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当时中山医院做的器械创新比我们成熟很多,他们笑称自己为‘中山杀猪队’。”张毅笑着说,他们那时在做的一款创新器械之一就是葛均波院士最早的可降解支架,也是后来CCI第一个落地的产品。

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下,张毅了解了“中山队”工作流程,于是学着“中山队”,他在十院建立起一支专门做左心耳封堵的研发团队——“十院队”,并做出了国产的一款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 两支团队一起合作,做了肾动脉冷冻消融器械,房颤冷冻消融器械等多种器械创新,逐渐建立起非常好的友谊关系。2019年上半年,两队甚至举办了友谊篮球赛,“我们还做了队服和logo。”张毅回忆。

“所以说,一路走来,我们就和兄弟一样,一开始是机缘巧合的相会,后来一起做器械创新,不断合作交流。”

2015年,CCI成立,张毅对“中山队”说他一定要加入。

携手并肩:与CCI同道推动创新成势

一路相随,张毅坦言,现在无论是CCI平台还是他们个人,都有一些变化。但不管是刚刚CCI成立,还是成立一周年或五周年,都有很多让他至今难忘的事情。

2019年,葛均波院士带领大家前往以色列,参加2019年国际心血管介入创新国际会议(ICI),就是其中之一。

张毅在会上作了发言,整个CCI团队不仅参观了以色列的创新工厂,也和以色列的工程师和医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 | 张毅在ICI2019

“当时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在国际舞台上,在全球的创新圣地——以色列,我们一群人没有任何丝毫的不足感或自卑感,我们非常自信地发言,介绍我们自己的创新产品,当然也得到以色列同行的肯定和认可。”

那次经历,张毅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心潮澎湃。他当时就认为,大家和CCI都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包括我们的很多创新想法,在全球也是靠前的。”

图 | 以色列之行合影

相伴六年多,对他来讲,CCI是家一般的存在。“大家有资源、有想法都是无条件地分享。我们很多不同身份的人在一起可以共同往前走,互相看到成长。这是一个非常有机的、深入的朋友圈。”

在六年多时间里,他有幸当了两届执委——第二届和第三届。张毅和这些同道们一起,在推着CCI成势。

张毅及其团队研发的创新器械公司落在珠海。在参加创新大赛或其他活动路演时,他总能碰到CCI的成员,有些就来自广东。于是在担任第二届执委期间,他参与了CCI广东分部的成立工作。

这中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在竞选第二届执委时,张毅承诺,将广东省心血管医疗领域资源和CCI对接成立CCI广东分部,并且要举办一届“珠海之夜”,组织大家坐船跨越港珠澳大桥。

张毅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功举办“珠海之夜”(会议),葛均波院士和众多CCI小伙伴乘船横跨珠海大桥,“整个过程非常精彩,也算是我实现了竞选时的承诺。”

图 | “珠海之夜”会议上合影

广东分部成为CCI三大分部之一(其余两个为湖北分部和山西分部),CCI逐步点燃起数把创新火炬,创新之势早已不可阻挡。

所思所变:在创新转化团队中扮演好角色

加入CCI之后,认识到合作和跨界的重要性是自己最大的一个改变,张毅表示。 CCI不仅仅是把医生聚在一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跨界跨得非常好,他说。 CCI有神经科的资深专家、有外周血管病的介入科专家,也有创新企业的CEO。原来医生只在自己的领域,看病人,做创新设计等等,早期医生和工程师的交流,互相都不理解对方在说什么,“但真正和工程师深入打交道后,实际上医生也会了解到其中很多技术是你没有涉及且你应该敬畏的东西。”

“每做一次跨界,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壁垒。”在他看来,医生和投资人、市场主导者、销售等深入交流后,都会更加理解他们的领域,也会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敬畏不同的学科,从而做到与创新转化链条上不同人的进行最佳合作。

另外一点,对张毅来说,他会在创新转化团体中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当你不懂的时候不要说太多,例如知识产权保护、财务、市场、工程设计原理等,医生相当于门外汉,你就保守一点,不要说太多,更多地倾听和学习。”

在他看来,医生唯一要说且要说清楚的是,告诉整个团队,医生需要什么。医生要保证能非常清晰地提出一个临床科学问题,一个临床未解决的需求。这是医生能做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次工程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头脑风暴、不断试错的过程。这中间,医生要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充分展示,用跨专业的人能理解语言清楚表达临床需求,直到工程师完全理解。反过来,工程师也一样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双方都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再往前走,这是将一个创新项目进行转化落地的正确方向。这也是张毅在CCI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和此前做创新不同的地方。

因此,对于同样走在创新道路上以及有创新想法的临床医生,他建议,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扩大朋友圈,敬畏所有合作伙伴(工程、知识产权、财务、投资等)的学科,用包容、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合作,才可能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落地。

规范和高度:朝高质量、原始创新进发

CCI一直在加速推动国内心血管领域创新,国内医疗创新,也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张毅说。

加速是建立和整合资源的平台,加快了心血管领域创新的孵化;引领是引领整个医疗创新的风向,他进一步解释。

举例而言,一开始CCI是鼓励创新,包括葛均波院士的早期发言都在鼓励创新,因为国内一直仿制多,创新少。

但近几年,对于创新,CCI有更严格的定义,即要做源头创新,做真正能和国外比肩的创新,做有学术背书的创新,包括CCI成员近年来做的创新产品也在朝这个方向走。经过六年多,CCI已经将国产医疗创新从原来的水平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如果说早期CCI的发展是粗犷式的,掀起了创新的这股势头,由于葛均波院士对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张毅认为,CCI后期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规范和提高。

具体而言,一方面,未来CCI将以更加规范化的形式和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例如起草相关规章制度、知识产权共享机制、转化的利益分配等等。“CCI将在一个更加规范的体系下开展各项工作,这样会更有利于CCI的发展。”

另一方面,提高创新的高度,不鼓励一些不符合生理学特点,不能让患者真实获益的创新,但要积极选择或引领出一些高质量创新、有学术背书的创新,这是CCI的使命。 作为一个行业的领袖组织,张毅认为,CCI发出了不鼓励仿制性的创新,而提倡原始创新的声音。他相信,CCI一定会助力中国医学创新迈向新一个台阶!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高血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I一期学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美国心脏病协会委员(FACC),欧洲心脏病协会委员(FESC),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委员。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和《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青年编委。任Hyperten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等杂志的审稿人。

发表SCI文章81篇,影响因子为382分,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6篇(总影响因子225分, >10分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16.8分,总被引1238次,H-index 2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卫计委优青项目1项,上海市申康生物样本全息库建设项目2项。曾获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凌武娟 后期制作:凌武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10j121外墙保温图集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2035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东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不要来中信建设,有关爱的故事,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