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建筑石材

下半年 钢材市场宏观大势谈

近期以来,各项经济数据持续下滑,而与之成对应的,进入7月之后,钢价开始快速走强,一样的钢市,更差的数据,照理来说,钢价应该继续下跌才对,为什么会在进入下半年后,就开始持续反弹,其实这就是预期的力量。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后,钢价已经贴近生产成本,一旦政策预期有改变,自身的生产成本和新入场资金会形成拉涨的合力,价格就会迅速脱离前期低点,下面笔者结合手头掌握的最新信息,为大家作些简要的分析。

汇丰PMI再创新低,温和刺激预期加强

汇丰银行HSBC周三7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降至47.7,创下11个月来新低。上月该数据终值为48.2。中国汇丰PMI初值继续下滑,创11个月低点,暗示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PMI预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考虑到李克强总理此前关于经济"底线"和"下限"的言论,对于近期可能会出台温和刺激政策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7月9日,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虽然李克强在讲话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下限"和"上限",但专家认为,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物价上涨的"上限"是保证全年CPI不超过3.5%,这两者都是今年年初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目标。

在汇丰中国PMI的11个分项指数中,产出、新订单、就业、积压工作等均呈加速下降,其中产出指数初值为48.2,低于6月份的48.6,为9个月以来最低值,而就业指数降至47.3,不仅连续4个月低于50,而且创下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

既要出手稳增长,又要使得负面效应最小,决策层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在规范之后,鼓励新的金融工具发展,譬如通过发债解决地方政府和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性投资,既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又有助于经济转型,水利、电力、环保、高铁、轨交、电信、能源、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都仍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在合适的时间,对此前过于严厉的“一刀切”政策进行修正,譬如在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设占一定比重以及房价得到控制之后,逐渐取消对房地产的限价限购等。

进入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GDP增长率一季度为7.7%,较上年四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二季度为7.5%,较一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但综合分析,在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之后,未来经济增长将趋稳。

分析短期经济增长态势,关键要看市场需求变化。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主要是消费、出口需求增长放缓。一季度消费实际增长10.8%,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剔除热钱扰动因素,估计出口增长率为6%左右,同比下降3个多百分点。上半年消费实际增长率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率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剔除热钱因素后,估计出口增长率较一季度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消费、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出口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从未来趋势看,预计消费将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会有所提高,房地产投资基本平稳,受这两项投资以及结构调整因素推动,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趋势将逐步改变,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受外部市场环境向好、人民币汇率升值趋缓、支持出口措施增加等因素推动,预计出口增长将有一定恢复。目前库存处于历史低位,预计库存变动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因此,从需求角度看,未来经济增长总体趋稳。

产能过剩和金融紧缩成市场主要矛盾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实现预期中的回升,反而还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后,进入4、5月,主要指标增速继续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月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7.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降幅扩大。然而,在实体经济相对低迷的同时,货币信用却在快速增加。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4.2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超出13%的预期目标2.8个百分点。1至5月,社会融资总额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12万亿元,增幅超过50%。

之所以出现实体经济没有像普遍预期的那样企稳回升,特别是货币信贷的快速增加没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主要源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脱节、财政金融风险上升挤压了政策空间。

我国当前不仅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以及以光伏为代表的部分新兴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表面看,与2012年以来国际国内需求增长显著放缓密切相关。更深层次看,则是原本可进入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直接导致了经济中有效供给的不足。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