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暖通电气

涂料产业告别传统“比较优势”时代

关于中国涂料过去20多年的产业增长奇迹,一种相当流行的解释是,中国涂料产业实施了“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即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等传统的比较优势。依据此优势,2012年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1271.89万吨,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预计2013年再创历史新高,将达1400万吨左右。
  如果仔细观察或可发现,当代中国涂料产业的情势,可谓成也比较优势,败也比较优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之严重失衡,似亦导源于比较优势战略。在这千万吨涂料销量中,其收入的90%却来自于内销,而其中,立邦、多乐士、PPG、宣伟、威士伯等外资涂料巨头企业却占据了中国将近45%的油漆涂料市场,而且几乎垄断了高档产品市场,特别是工业涂料领域,更是让国内企业难以抗衡。同时,近年来,世界涂料巨头还携雄厚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及先进的管理等新的竞争优势,到处在中国扩张圈地,稳稳占据着中国市场,国内的本土涂料企业被受到排挤,利润空间不断受到压缩,现已是步履维艰。可以说,今天,恐怕到了对比较优势战略进行彻底反思的时候了。
  静态的、传统的比较优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可能成为劣势。其中,“中国涂料之乡”的顺德就是如此。
  1978年,借改革开放的春风,顺德涂料实现了从“桑基鱼塘”向“涂料王国”的华丽转身,其中就得益于“原材料的低成本、人力资源的低成本、土地的低成本、环境污染的低成本”等诸多的比较优势。然而,昔日顺德政府官员制定并构成了一套系统的比较优势战略,而在此战略指引下,顺德涂料产业那种带有“野蛮”的痕迹也已成为了过去。比较30年前的顺德,现在,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已经形成。近年来,随着土地、水、电、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高涨,致使现在的顺德涂料产业发展逐步出现了瓶颈。由此导致了顺德涂料不断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经过长达几年之后,终于在2013年才得以初见成效。
  其实,不仅是顺德涂料,全国其他地区的涂料企业也同样如此。近年来,涂料企业特别是中小涂企面对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等严峻挑战。许多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管理费用加大、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生产要素价格持续高涨、用工压力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再加上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自主创新和人才短缺等主要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都给当下的涂料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制约。
  当然,这其中也有政府政策的影响。从国家战略来看,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能使劳动力充分就业。而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逐渐变得相对稀缺,工资水平则可以不断提高,从经济的增长中不断受益。因此,比较优势战略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要使整个社会中的每个企业在做技术和产业选择时都能够对比较优势作出正确的反应,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要素价格结构。”而“要素相对稀缺性在要素价格结构上的准确反映,必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任何人为的干预和计划机制都做不到这一点。”权威人士指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比较优势战略之所以比较成功,就是因为它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政策结论是十分清楚的:就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而言,“政府的作用首先在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规则性。”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