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煤炭产销运齐降 行业投资负增长
宏观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脆弱的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并不牢固。
煤炭经济延续2012年底低位运行态势,呈现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建设超前,净进口增加,全社会库存继续增长等特点。3月份后煤价连续出现小幅下滑,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趋势明显。
煤炭产业持续的寒冬没有结束,疲软的市场行情恰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反映。告别十年黄金期,今年一季度煤炭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高库存、进口冲击、水电挤出效应、国内产能集中释放,多重因素叠加让煤炭行业不再占据优势地位。
产销双降煤炭投资首现负增长
从煤炭投资来看,自2012年二季度开始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降,今年一季度煤炭投资478亿元,同比下降12.6%,多年来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测算,一季度全国煤炭消费量9.1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在四大高耗能产业中,钢铁和化工耗煤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建材耗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煤炭市场出现少有产销双下降的局面。据行业快报,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3亿吨,同比减少800万吨;煤炭销量8.2亿吨,同比减少300万吨。表现在铁路运力上,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煤炭5.85亿吨,同比减少1333万吨、下降2.2%。
同期,煤炭库存再度接近3亿吨高位。3亿吨煤炭库存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目前全社会一个月的库存量。在2004年煤电油气紧张时,全社会煤炭库存不足1亿吨。
在这种形势下,主要产煤省和产煤企业煤炭产销量只有小幅增长。山西省一季度煤炭产量2.19亿吨,同比增长0.73%。出省销量1.43亿吨,同比仅增长0.98%。其中,铁路出省1.14亿吨,同比下降2.95%。
内蒙古一季度煤炭产量2.17亿吨,同比下降791万吨。其中,央企产量和地方企业产量均同比下降。
根据煤炭协会统计,今年前2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4.86%,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同期,应收账款和企业成本持续增加。
煤炭企业失去价格谈判权
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613元/吨,已是第15周下跌,价格降至最近三年来的低点。相对于860元/吨的最高价格,煤炭价格每吨削减250元左右。
在煤炭市场去库存化难度大、消费增幅小、进口煤持续大幅增加和水电增发带来的电煤消耗减少等形势下,煤炭市场预计持续续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
从煤炭产业链上中下游看,煤炭生产企业失去了价格谈判权,煤炭贸易商开始准备低价抛售。相反,钢铁企业、电力企业掌握价格话语权。
一位山西煤炭企业负责人谈起与钢铁企业的谈判时,称“举步维艰,价格主动权已经不再掌握在煤企手中,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寻找强强联合的措施抗衡煤炭企业。”
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也被挤压。一位浙江煤炭贸易商说,其从事煤炭贸易十余年,从汽车运输到火车运输,再到下水煤,煤炭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担忧。“客户反馈的信息是:现在行情不好,以观望为主。现在电厂等待继续降价,煤炭贸易商不敢冒进。很难预测煤炭市场的底部在哪里。”
在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提出煤炭行业正面临四个问题:一是煤炭产量和投资出现负增长态势;二是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三是煤炭价格在低位运行中又出现小幅下滑;四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煤炭工业协会提出的建议是:企业要加大煤炭总量控制,稳定市场煤价,高度关注货款回收工作,保证企业正常的现金流和职工工资按时发放,还要增强对煤炭市场短期过剩与长远不足问题的认识。
有研究机构判断,从一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看,上半年煤炭市场不会出现大的好转。因供暖季结束,电厂降低库存,减少煤炭外采规模,且在煤价上占据话语权,煤价再度大幅上升空间有限。此外,随着南方汛期到来,水电出力将继续增长,对煤炭消费形成挤出效应。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