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软装搭配

湖北荒山上的142座坟,最小的18岁

不一 视觉志

文中图片来源|剥洋葱、湖北新闻、网络

作者 | 不一

“山上荒凉一大片,我走了好几次找到那片墓了,找到以后就很震撼,风一吹向麦浪一样的,一片一片的碑头就露出来,让人很寒心,很悲壮。”

“142座墓,几十年无人问津。”

2005年,老民警余发海接到一个任务。

—— 调查湖北赤壁羊楼洞的烈士墓,领导也只是听说这里有一片烈士墓,但具体在哪里,埋着谁,那里又藏着多少的故事,并没有人知道。

那个时候的羊楼洞,村里已经少有人居住。

交通也并不方便。

余发海来了好几次都无功而返。

那时他刚做完肾移植手术不久,不适合过度劳累,家人都劝他算了,找了这好几次都没找到,可能这不过是一个传闻。

然而带上干粮和抗排异药,余发海第五次又进山了。

这一次,一直找到离村子两公里荒山上,他看见了那片烈士墓。

荒山上杂草丛生,茅草几乎要比人高。

一看就是很多年都没有人来过。

而一座座青石墓碑就安静的伫立在杂草中间。

当风吹过的时候,才能得以看见碑头。

当余发海走近这些石碑,这些墓碑上已是遍布青苔和灰尘。

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墓碑已经断裂,甚至坍塌被掩埋,而不少墓碑上的碑文都看不清楚。

“不朽”、“千古”、“永在”

“解放军”、“公安军”、“志愿军”

……

靠着仔细辨别,用手摸索着风化石碑上凹凸的痕迹,那些石碑上除了刻着名字,还有这些烈士的籍贯,入伍时间,所在部队的番号。

此后的很多天,余发海每天都往墓地跑。

忍着手术后下蹲带来的疼痛,将每一块墓碑上的灰尘和青苔清理干净,又用红油漆重新将墓碑描红,并将烈士的碑文全都抄写在笔记本上。

这142个人,来自全国24个省118个县。

有卫生员、警卫员、炮兵等普通战士,也有班、排、营、团级干部。

还有台湾阿美族、广西壮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战士。

他们之中最大的52岁,最小的只有18岁。

还有3名女兵。

绝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最好的年纪,为国家与和平洒尽热血,长埋于此。

龚伦炎

湖南省津市人

1949年1月入伍, 湖北军区司令部通讯处报务副排,1952年7月16日牺牲,享年23岁

张品录

云南徵江县(现在的澄江县)人

1949年9月入伍,1950年3月入党,排长,1953年6月4日牺牲,享年22岁

吴海廷

内蒙人

1949年入伍 ,410师战士,1952年4月25日牺牲,享年30岁

杨德贵

吉林省德惠县人

1947年10月入伍,43军工兵营1连战士, 1952年7月7日牺牲,享年21岁

许贵

松江省鸡西县人

1948年入伍,志愿军126师高炮营押充排长,1953年8月8日牺牲,享年28岁

张学发

江苏省启东县人

1948年10月入伍,952年5月29日牺牲,享年23岁

“我当时既震惊,又痛心。他们的墓碑应该在烈士陵园内让家人怀念,后人瞻仰,可如今竟成了孤魂野鬼。”

从那刻开始,往后十几年,余发海都和这片烈士墓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经过走访调查,烈士墓的往事渐渐浮现出来。

那已经要追溯到1951年。

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前线战争紧张,为了救治伤病员,湖北省军区在羊楼洞村筹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5年时间,前后收治抗美援朝前线和剿匪前线转运来的伤病员3000多人。

而这其中,有142人因为伤势过重,救治无效去世。

便被葬在了当地。

“一位送来的小战士只有18岁,牺牲的时候,院长和全体医护人员都为他送葬,大家的眼睛都红了。”

1956年3月,67野战医院在完成了救治战场伤员的使命之后被撤销。

而这142名烈士就留在了羊楼洞青山之中。

他们的故事,甚至他们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搞清楚了烈士墓的真相,余发海却没办法把它当作调查的结束。

“往事不能如烟,我一定要为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做点什么,不然我心里不安。

于是他开始根据碑文上的信息,一一发去信函。

然而时隔已久,很多地方已经改了名,行政区域也有了新的划分,加上不少碑文上的地址也不详细,方言和近音字更是让寻人难度倍增。

最开始寄出去的信几乎全部石沉大海,还有因为“地址不详”、“查无此人”被退回的。

余发海有些灰心了。

家人也劝他别忙活,好好顾着自己的身体才是重要的事。

然而那142名逝去的烈士,142块伫立在荒山上的墓碑却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这些人都是为国家、为和平流血牺牲的。

他们不该孤独地躺在异乡的荒山上。

而就在这时,一封回信也让他重新心头燃起了火焰。

那是河南烈士刘义斋儿子寄过来的信,他一直不知道父亲为革命牺牲的事情,家里找了几代人,却一直没有父亲的消息,同为军人的叔叔至死还在念着兄弟的下落。

“求求你把我带到我爸爸那里看一看。”

时隔50多年,父子再次相见,虽是生死相隔,但“失踪”的父亲终于可以回家了。

而这次特殊的“重逢”,也坚定了余发海为烈士寻亲的想法。

此后他找来了各地地图册和地方志,像“考古学家”一般,研究着每个地址,方言。

结合各方面资料,将信息一一修正。

只要有一点线索,他更是会自己买票,独自前往当地核实。

十几年下来,车票积了厚厚一大本。

关于烈士的资料也堆满了家里的书橱。

已经退休的他,没有多少退休金,自己做肾移植手术还要吃药。

为凑路费,他贱卖掉了准备留给孩子的老房子,掏空了积蓄。

为此妻子和孩子不止一次的怨他。

不仅如此,对于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来说,长途奔波对身体损耗也极大。

在一次返程的路上,余发海遇到大暴雨,回来就高烧了一天一夜。

“他是自讨苦吃,早晚有一天把命丢在外面。”

妻子半是心疼半是无奈的说。

可是对余发海来说,为那些烈士找到家,一切便都是值得。

此后,他又向部分烈士原籍的武装部、公安局和民政部门寄出了信件。

16年的时间,在各方帮助下,为12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得以慰藉的是牺牲的烈士,更是烈士的家人。

再不必忍受无望的期盼和无端的揣测。

湖南烈士孙兴孝1948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参加了解放军,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便再没了消息。

家乡就有人传孙兴孝逃到了台湾,各种谣言压得这一家子抬不起头。

直到几十年后,真相才终于大白,故人终于可以安息。

1944年就参加八路军的徐宝荣,从抗日战争到渡江战役,后来又去参加了抗美援朝。

在那个战乱年代,结婚第7天,他就上了战场。

“我已经负伤回国治疗,我很想家,不久我的伤好了,我一定回来和你过好日子。”

很久之后,徐宝荣妻子收到徐宝荣寄回来的信,满心欢喜的等着丈夫回家。

一年、两年……五年、六年……

却是再也没了消息。

那142块墓碑早已不再是142块冰冷的石头,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太多太多……

在这片烈士墓里,还有一位特殊的烈士。

当人们为这个叫胡金海寻亲时,却惊讶地发现烈士竟然还活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曾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金城阻击战。

可是如果胡金海还活着,那埋在羊楼洞的“胡金海”又是谁呢?

人们找到了胡金海,也从他口中了解到了一段壮烈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敌军投下燃烧弹,身边一个战士被大火严重烧伤,身上的衣服都烧没了,胡金海便将身上的衣服脱了披在战士的身上,而衣服里便放着他的姓名籍贯的“生死牌”。

“我活着却成了烈士,而躺在烈士陵园的那个战友连个名字都不知道。”

已经白发苍苍的胡金海随即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羊楼洞,对着那块写着自己名字的墓碑眼眶瞬间红了,那里埋着的烈士,不知道姓名,却是他的战友。

“今天,我代表亲人来看你,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那天,胡金海在烈士墓,在每一个墓碑面前敬礼。

老人走路已经颤颤巍巍,但背却挺得笔直。

战友们,我来看你们来了。

余发海曾经创作了一首散文诗,写给那142名烈士:

在冲锋的号角中前进

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用他们的青春生命

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

幸福和谐安宁

每当我去一次羊楼洞

每当我走进142位英烈的墓群

目睹那悲壮荒凉

被风化得模糊不清

而又矮小的碑林

不由得被一种

人性的良知唤醒

被遗忘的老营盘啊

你沉睡了五十多年

但我仿佛听到

你们在呐喊的声音

……

如今墓园被重建,曾经荒芜的墓前被放上了鲜花。

悲壮而不荒凉,英勇而不寒心。

而余发海依然在为剩下的烈士寻找亲人:

“我也知道,越往后,越难找。”

“只要我活着,能走得动,就要找下去,争取多找一个是一个……”

资料参考:

赤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余发海:良知与道义的远征》

湖北新闻:余发海:坚持十余载 为142名烈士寻亲

《东方剑》2008年10期:英雄无语亦悲壮

凤凰网:现实版《集结号》 余法海寻找烈士亲属之路

湖北新闻:余发海:坚持十余载 为142名烈士寻亲

@剥洋葱:带烈士回家:142座墓碑和老民警余发海的15年

每一个牺牲

都是永垂不朽的

有些人,我们不该忘记

有些事,我们需要记得

原标题:《湖北荒山上的142座坟,最小的18岁。》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