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装修  家居风水

10%的无限想象力

10%的无限想象力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乡与市的关系变得更紧密更微妙——乡村给城市提供扩展空间,城市给了乡村无限的想象空间。“离开土地,到农业之外去”成为这个急剧转型的浪潮中,那些依赖土地、固守土地的农民们必须跨过的一步。

  庄稼人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于是,一群从乡土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的“先行者”,为了生产和发展上的转换、融合、相生,开始在这两种社会生态上进行了艰苦而有韧性的尝试。

  城市之北,红建河西,沈半路东,湖州街两侧,是蔡马的所在地。在这片口字形的1.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居住着330户人家、1280位常住居民;同时,还坐落着多所大中专院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树学、之江专修学院、源清中学等。

  2002年5月15日以前,这里还叫蔡马村;那一天,与很多撤村建居的村庄一样,蔡马村的“村民”成了“居民”。

  村里的土地早在2001年前就陆续被几所学校征用了,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等民生负担也让蔡马村捉襟见肘。蔡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三无村”:无土地、无资金、无10%村级留用地指标。身份的转变或许让他们有些彷徨和失措。2005年9月,拱墅区40个经合社,蔡马排名第36位。

  “别人都快起飞了,我们为什么连路都不会走?”面对发展困境,蔡马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董事长宋来富,暗下决心要改变现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撑腰”下,他开始带着班子成员东奔西跑,四处取经。

  宋来富清楚地记得2006年6月28日,他领着班子成员和31个股民代表,召开了一次蔡马社区史上最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集体通过了三个战略性的决定:首先,10%村级留用地的指标必须去争取;其次,要在留用地上发展产业;最后,要自主开发。

  说做就做。村领导班子清点了手头上的“存货”,距离开发项目尚有缺口。为此,宋来富到蒋村跑了9次,没谈成;到下沙经济开发区跑了2次,没谈成;最后从康桥街道蒋家浜村调剂到剩余部分的土地指标,才总算凑齐。

  有了指标,还得有可以落地的土地。大家又仔细盘点了辖区内所有的土地资源,把目光放在了最靠近沈半路的“恒基混凝土厂”地块上。然而,这块“风水宝地”已经规划为公交配套用地,要开发,必须先申请调整规划。

  2006年下半年,宋来富7赴杭州市规划局,终于见到了刚刚出差回来的时任市规划局局长阳作军。宋来富递上早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对阳局长说明了来意:“我们村征地早,没有享受到留用地的指标,但是一千多号人等着吃饭,能不能帮帮我们?”

  阳局长听完,告诉他这事应该去找规划处。宋来富既失落又难过,只好转身往门外走。“你等等,资料先放下吧!”刚走没几步,背后就响起了阳局长的声音。宋来富心知事情有着落了,连声道谢。第二周,调整土地规划的简复单就下来了。“我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宋来富说,乡亲们的饭碗终于没丢掉!

  项目发展中,蔡马还遇到了不少“贵人”。除了阳作军,第二个“贵人”便是著名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宋来富曾经给鲁冠球写过三封信——两封‘求救信’,一封感谢信。“如今,我还会经常把信拿出来看看,回头想想走过的路。”宋来富说,这能让他和乡亲们时刻铭记这位企业家对蔡马的帮助和扶持。

  2009年9月16日,蔡马经合社与万向集团甜蜜“订婚”达成协议,将凯锐大厦租赁给万向集团旗下的纳德自由酒店。然而好事多磨,到了次年7月由于湖州街的商业圈当时还在打造中,交通不便、氛围不浓,万向集团萌生了退意。

  宋来富万分焦急,这就有了那两封“求救信”,信里点明了农民要发展要富起来的急迫和蔡马村的困难。信寄出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鲁冠球的电话回复,表明了两层意思:一、会了解一下情况;二、请放心。

  此后,经过十几次的商谈,双方正式签订了为期十年的租赁协议:这座总投资1.3亿元的22层大厦年租金1000万元,每三年递增10%。2011年1月29日,凯锐大厦正式移交,纳德自由酒店开门迎客。

  至此,蔡马经合社的第一个留用地项目正式落成。宋来富又给鲁冠球寄去一封感谢信。2011年2月4日一早,鲁冠球仍然电话回复宋来富:“我是农民出身,是农民的儿子。今天是我们的一个小项目合作,但愿以后我们有大项目合作。”

  如今看来,纳德自由酒店的落成,填补了城北第二文教区高档宾馆饭店的空白,带动了湖州街东的繁荣。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蔡马成长的道路上,海外海集团董事长夏国良,也毫无保留地带给了蔡马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远见以及丰富的酒店建设、管理经验;而有着38年经验的项目经理人莫金海,更是以其专业素养陪伴着蔡马项目一个个拔地而起……

  尝到了“第一桶金”甜头之后的蔡马人,一发而不可收:第二个项目天瑞国际,总投资约1.4亿元,2012年12月9日开工建设,2015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第三个项目吉瑞国际,总投资约2.3亿元,2016年5月31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第四个项目蔡马商业中心,2019年6月2日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前投入使用……

  一幢幢楼拔地而起,蔡马的经济也随之腾飞:村级资产从6000万元到2019年底突破15亿元,可用资金从300万元到如今7000万元;股份从2005年每股170元到2019年每股2300元,蔡马经合社的排名也跃居拱墅区前列……宋来富刚当“班长”时立下的三个志愿:稳定十年、资产破10亿元、奖牌至少100块,如今早已经实现了。

  2002年的大塘还是一个“纯粹的农村”——总耕地面积2456亩,总农户472户,村民1806人。由于区域优势不好、交通不便,全村全年仅50万元左右的可收资金,大塘村被戏称为江干区的“西伯利亚”。有句顺口溜说出了当时村子的窘迫:一产不成熟,二产不争气,三产不说起。

  姚招娣是土生土长的大塘村人,也是带着村民们奔小康的领头人。2004年,大塘村迎来了“撤村建居”,她也换了“头衔”,从村支书变成了社区总支。随之而来的,是包括姚招娣在内1800多大塘村人全新的人生体验。

  “要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要发展、求发展,成了每个人的心声。但是,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好、落实好村级留用地?“跟着社区一起转型。”成了姚招娣接下来的目标。

  接下来的这些年,社区每年都有新变化:2006—2010年,大塘村整村拆迁;2007年,大塘社区首批230户居民顺利回迁到农居公寓;2008年,大塘经济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革,村民变股东。

  2009年3月,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先后被股份合作社“”和股民代表所接受。这就是对10%留用地实行“自主滚动式开发”的模式,先试行一个小项目,再“投产一个、建设一个、储备一个”,扎实推进各个项目进程。于是,丁桥镇第一个自主开发的留用地项目——占地7.89亩,总投资5500万元的大唐商务大厦于2009年5月进入报批程序,2010年4月动工兴建。2014年6月启动49%部分分证过户,产权清晰完善,是当时杭州首批产权得到完善的留用地项目。

  留用地项目的自主开发,相对于简单的合作开发,不仅要大大增加经合社干部的工作量,而且对决策、经办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领导班子很团结,居民们对领导班子也充分信任。2010年,10%留用地第二个项目也开始运作起来。2011年3月,大塘社区第二个自主开发的留用地项目——占地42.6亩、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总投资6.6亿元的金色大唐城,逐步酝酿成熟。

  “一切都是新的。我只有边干边学。”姚招娣说,为了抓住发展的机遇,她曾每天早晨7点就准时蹲守在规划局门口;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上居民家里去做工作,也曾面对不理解的村民围追堵截。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也从一名对城市经济、社区管理一无所知的村支书,成长为一个能推动杭州市10%村级留用地管理条例不断完善的实践者和改革者。

  一切都是值得的,变化天翻地覆。截至2019年底,大塘经济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总值约5.86亿元,2019年实际收益约3000万元,股民年终分配13000元/人。

  致富的路上,脚步越来越轻快。35亩桃花坞公园地块项目,2018年5月已经签订框架协议,现处于设计方案细化对接阶段。63亩长睦区块项目,也已经签订意向协议,只待审核批准后,按程序推进工作……

  1998年杭州开始尝试推行征地留用政策,《杭州市撤村建居集体所有土地处置补充规定》提出,撤村建居的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该村可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面积10%以内的土地,专项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要及时调整留用地开发用途、留地比例、权益分配、土地权属、利用方式和开发主体的相关规定。

  通过留用地政策,城市稀缺的土地要素得到解放和更好利用,也让被征地农民获得了留用地破解失地困境。这些留用地不会让农民一夜暴富,但在今后会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而不断升值。

  为了更好顺应留用地项目开发的需要,我市正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重构,最大程度降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运营成本,使得集体经济组织再次成为土地开发利用的主体,并且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这一中介实现土地非农开发,达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留用地政策,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且有效探索了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途径。以留用地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可以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带来长期收益,增加就业渠道,更有利于解决征地补偿资金一次性“分光用光”、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难以保障等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

  “留用地项目”是国家在征用农村土地并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其中留10%给当地村委会或社区,鼓励他们单独或合作开发建设。政策规定,留用地项目至少51%股份归村里所有,开发用途多为综合办公、商业服务用地。

  我今年81岁,有医疗保险,吃穿不愁,生活安乐。城市化让我们“进城”,带给我们机遇。——大塘经合社股民戴根欣

  “三无”时,有的只有人心。先把人心聚起来,再抓机遇,定位准、打响品牌,加上有远见、敢担当的领头人,蔡马就是凭着这些发展起来的。——上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之轶

  “稳定”和“发展”是两兄弟,谁都离不开谁。——蔡马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董事长宋来富(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农村风水顺口溜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