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对话】移动CT发展态势及创新方向

作者:创械圈

核心要点1、移动CT典型应用场景:军方战争创伤救治、ICU床旁扫描诊断、新冠疫情诊断、重大自然灾害移动救援以及突发疾病移动救援。

2、移动CT工程技术难点:小、轻、减震、功耗低、辐射自屏蔽、适应多种开放环境。

3、移动CT国内外发展态势:国外,有NeuroLogica和西门子两家,但都较重,不具备便捷移动的特点;国内暂时没有竞品,目前整个产业链在国内,几乎100%国产。

4、移动CT发展障碍:主要是医院的体制机制限制

5、移动CT创新方向:更小、更轻、智能化、全身扫描、多模态成像、更多场景应用。

主持人:王颖

CT作为影像设备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大型影像设备主要在医院这个固定场所,有很多场景不适合,我们来聊一下移动CT比较经典的应用场景。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可以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过去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做大CT,是徐教授通过朋友了解到我们在做CT,提出了移动CT的想法,从他那里我知道了移动CT这个需求,所以后面的研发过程是根据徐教授的建议和设想,我们负责临床需求的实现。

教授:徐如祥

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一直在部队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移动CT也是我们临床的需求。

2009年,我们部队提出这个需求,最后我查了很多文献,到了2010年,我就到处找做这样研发的专家团队,通过朋友介绍知道了苏州的医工所,我就跟他们合作,花了10年时间把移动CT做了出来。

我想第一个需求是军方,比方说未来海上作战、海上救援,它在船上始终是在移动的,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机器能开机、能扫描、能出图像、能出诊断,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海上战伤救治。当然在陆地、空中也是一样的,这叫军方战争创伤救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现在很多的重大疾病,比方说开颅手术,我们在开刀的过程中,病人是上着呼吸机的,这样的病人不可能把他送到放射科的CT室去扫描。那么,移动CT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可以推到ICU的床旁进行扫描诊断

第三个场景就是现在的新冠疫情,如果把重症患者送去做肺部扫描,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呼吸机不好动,第二个是过程中存在传染源暴露的风险。如果有一个床旁移动CT来做肺部扫描,及时诊断新冠肺炎是早期、中期、高峰期还是什么情况,通过治疗干预到了什么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应用场景,就是重大自然灾害移动救援,移动CT可以到现场进行头部和四肢扫描并做出准确诊断。

这是大型CT无法替代的,移动CT目前来讲是非常有应用价值的。

主持人:王颖

刚才徐教授给我们梳理了至少4个最经典的场景,我想大致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类,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而且随着老龄化到来,为争取救治窗口,移动CT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那么,移动CT因为需要考虑颠簸,还要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在技术参数等方面是不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因为我是做工程技术的,我是根据徐教授提出的要求,想办法从技术上去满足他。既然要把CT贴到床旁,首先要尽量小一点第二个重量要轻一点,第三要能够经得起震动,要有减震功能,第四功耗要,因为是在移动的环境下使用,这些地方不可能配备专门的电器柜之类,所以功率不能太大、太高。第五是因为在开放的环境下使用,泄露的剂量一定要低,要能够自屏蔽。第六是要适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所以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主持人:王颖

代博士梳理得非常清楚。徐教授从医工交叉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中的问题。

教授:徐如祥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过去在广州工作的时候,我们神经外科的病房大楼里,急诊科接病人往医院送的过程中,病人经常从急救车上往下掉,因为脑外伤病人、脑出血病人都非常躁动不安,有时候两三个人都摁不住,就带来了医疗风险,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比方说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有4-5个小时的时间窗,如果超过这时间,治疗效果就不好了,病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就高,我们就需要把检查治疗送到病人的身边,就涉及移动卒中单元,这个单元可以送到病人发病的地方去,在现场就可以进行扫描、诊断和溶栓治疗,就可以把抢救时间抢回来。

同时,移动CT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人工智能化,更加适合临床发展的需求。

主持人:王颖

代博士能不能选一两个点说明一下移动CT在工程技术上与固定CT的区别。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整机的小型化最困难的地方是核心部件小型化,要把产生射线的部件做小,国内过去是没有太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自己想办法做出核心部件,这中间我们费了很多周折,也吃了很多苦,当然也烧了不少钱,甚至很多冤枉钱,都要交学费的。最后,我们做出来的核心部件,重量只有国外产品重量的一半,所以整机就轻了很多。

主持人:王颖

明白。如果能把一个原来咱们没有的需要依赖进口的东西一步做小了,反过来是不是就能做大?是不是国产固定CT的核心部件实际上也是能够被替代的?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稍微回答一下,移动CT因为体积要做小,它的X线管和大CT的X线管结构就不太一样,移动CT的X线管是固定阳极的,射线管的两个技术难题是高压绝缘和散热,传统的大CT是做大靶盘,通过辐射去散热,磁场效率有点低的,所以为了尽量提高管子的热容量,靶盘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整个X线管的体积就越来越大。

我们用固定阳极的方案是通过阳极阶梯的方式,导热效率会比传统的旋转阳极的管子高很多,这样在把整个管子体积缩小的时候,还能够把散热的效率提很高,在保证节能的情况下,体积做小,同时把效率提高,而且寿命还能够保持很长。

主持人:王颖

您举的例子就是窥一斑而见全貌,很能说明问题了。

教授:徐如祥

我们找过N多家合作伙伴,进行过上千次的试验,难度很大。

主持人:王颖

谢谢徐教授。就是说十年磨一剑,费了很多辛苦,东西做出来以后应用效果怎么样?

教授:徐如祥

我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我们是用得最多的,我觉得目前能够在海上、船上、飞机上、野战救护车上扫描出图像,做出诊断的CT,移动CT是我见的唯一一个,绝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和大CT相比,它在图像上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疾病诊断需求,功能分析方面,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主持人:王颖

明白。关于自屏蔽防辐射的问题,目前是什么情况?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们CT内部有一些自屏蔽装置,把那些直射的射线全部都给吸收了,对于散射的射线,我们在CT内部也有很多重金属材料去把它吸收掉,唯一不能够吸收掉的散射是通过人体传导出来的。

设备内部是不会有直接的X射线出来的,我们预装自屏蔽装置,X光子的剂量很低,我们做过现场测试,一个医护人员站在离CT中心1米的位置操作,实际上是离CT外壳半米,一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扫20多个病人,不用穿防护服,吸收的剂量会低于5个mSv,这是什么概念?国标里规定的普通人一年的吸收量不能够超过5个mSv,职业的接触射线的人员的标准是一年不要超过20个mSv,我们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制定的,其实我们普通人每年也会因为宇宙射线的照射吸收大约1个mSv左右的射线剂量,比如我们在旷野,辐射剂量大约是100个mSv/小时,而我们在室内反而会比在旷野要增加50%。,原因是建筑材料也有放射性,我们坐飞机可能会比地面的剂量高10倍,因此5个mSv的剂量对于医务人员是非常安全的

主持人:王颖

明白。这样的思路是不是在大型CT上也能实现?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在大CT上也可以尝试,但大型CT可能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大型CT在CT室里,不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使用。

主持人:王颖

如果能实现的话,大型CT就不用在CT室做那么多防护的投入了。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是的

主持人:王颖

在实际应用中,国外移动CT是什么发展态势?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目前,国外有两家公司有移动CT,一家是美国的NeuroLogica公司,它前几年已经被韩国三星收购了,它推出的CereTom®是全球最早的移动CT,我们当初研发对标的就是这一款,另外它又推出新的一款,但没有在国内上市。还有一是西门子,他们收购了一个研发团队,做了一款移动CT,但没有在国内上市。

NeuroLogica第二款CT的重量是700多公斤,比第一款438公斤重,而且个头也更大一些,西门子的那一款也是700多公斤,高度大约是一米五几,因为比较重,它用的是电动驱动,这些只能在院内使用。

像扫描视野,这几款甚至还没有我们的大,我不太理解他们的思路是什么,因为在我们看来,移动CT就是尽量轻,扫描视野尽量大,能够扫描的部位尽量多,功耗功率尽量低,要能够满足普通房间的使用。

我们是根据实际情况,思路就是功率要控制住,体积和重量要尽量小,然后再把扫描的视野尽量做大,甚至以后能够做前置移动CT。

主持人:王颖

明白。为什么他们没这样做呢?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其实他们想到了而且也在做,包括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也在用这样的装备,但是美国军队的现代化、运输能力、转运能力肯定比我们强很多,他们肯定是走在我们前面,所以他们可能也有一些新的东西,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第二种可能就是我们的思路不一样,我们做的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做得小和轻,是因为中国病房的开门都是110厘米,如果大了,就进不了,我们做得重了,电梯就上不了。

如果没有特殊的减震设计,在野战状态下,图像干扰就会影响我们的诊断,这实际上是倒逼临床需求。

主持人:王颖

明白。代博士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这种可能涉及美国军方的一些保密的要求,即便有肯定也是需要进行格式处理的。

主持人:王颖

明白。现在我们已经拿到注册证的产品主要是做头部的吧?其它部位的需求在做吗?

教授:徐如祥

我跟戴博士提了很多需求,但是很多还没有实现,还在一步步往前走,因为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求还是有差距的。

第二个,现在小型CT只能做头部、颈部和四肢的扫描,因为扫描孔径比较小,我们就提出能不能把肺部扫描的东西做出来。

临床需求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机器做得越来越小,小到100公斤以下,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太空站上去,这个就非常了不起,我们未来的深空探测做一个非常好的贡献,但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了,也是非常有国家战略意义的。

主持人:王颖

徐教授刚才谈的问题立意高远。代博士觉得徐教授提的这些需求现在进展到哪里?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估计可能明年应该能出来做全身的,现在我们正在做加工整机的测试,这一块应该没问题,像徐教授刚才提的100公斤,坦率地说难度真的非常大,当然我们也在想办法。

教授:徐如祥

我插一句话,除了小型化,我们还有做代谢分析,比方说脑血管的分析、脑血管成像的分析、脑血容量的分析,这不是玩笑话,这是我给研发团队提出的要求,做出来以后,就可以分析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的水肿原因。

主持人:王颖

进一步,未来移动CT的创新方向,一是更小、二是更轻、三是智能化、四是全身扫描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趋势?

教授:徐如祥

从临床上讲,我觉得在需求方面,移动CT还要向多模态成像方向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开通特殊场景下,以及对于国家战略层面上,高科技领域或太空探索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检测。

主持人:王颖

概括一下徐教授提到的,我觉得至少有5个方面:多模态成像、小型化、智能化、精准化、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倒逼我们科技创新越来越好。目前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障碍?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从我目前接触的一些医院的使用情况来看,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管理体制机制这一块,比如有的医院是神经外科买的,有的可能是急诊科买的,有的可能是影像科买的,使用权归谁收益归谁,这中间有些就会存在一些不太通畅的地方,这样就会影响移动CT在医院内部的推广。

还有就是院内使用这一块,比如说脑卒中,我们的移动CT在国内应用可能就是垄断地位的,因为国外竞品都很难真正车载使用,我们使用的时候也是通过市场反馈,比如说 CT到底是归急诊还是神经外科,每个地方每个医院都不太一样,就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这就为移动CT在医院的推广造成了一定阻力。

这一块如果能够理顺的话,可能移动CT在整个医院销售的速度会比现在更快。

主持人:王颖

移动CT的应用场景应该主要不是在医院吧?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目前医院应用占比比较大的是院前和院内,军方这一块不方便说太多

主持人:王颖

明白了。就是主要采购方还是医疗单位但他采购了以后的应用场景很多是在院外。徐教授怎么看代博士提到的障碍呢?

教授:徐如祥

我觉得一个新的设备从出现到使用,可能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现在往往把移动CT作为医生的辅助诊断设备。

主持人:王颖

国内有一些做CT的厂商推出也叫移动CT的产品,是不是跟咱们今天聊的移动CT还有不少差别?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稍微介绍一下,比如国内另外一家,也叫移动CT,他用的是平板探测器,和传统CT的技术原理不太一样,我们曾经找机会和他们的CT图像做了一个比对,也获取了他们临床的图像,通过实际验证,他们的图像伪影很严重。

所以,从技术角度讲,它和我们没有太大竞争力,不会造成直接的竞争上的威胁。

还有一个是车载使用,个头很大,700多公斤,它没办法放在普通救护车上。现在国内只有我们的移动CT能够放在普通救护车上,能够穿街走巷,到达田间地头,去救助卒中患者。

目前,我们的移动CT已经帮助医生完成了几百例车载静脉溶栓,如果没有我们的移动CT,可能这些患者就错失了时间窗。

主持人:王颖

据我了解现在移动CT不只用在病人救护场景,还涉及一些大型活动的保障,比如冬奥会,代博士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样的应用案例。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们摩科特的移动CT参加了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后勤保障,目前是布置在五棵松体育场那一块。除了这种大型活动,还有其他的一些。

主持人:王颖

还有其他方面的障碍吗?比如政策、医生使用或培训等等。

教授:徐如祥

我们医生对我们的CT用得很顺手,我们的目标是把它设计成一个傻瓜相机,医生可能只是看看界面就能够自己操作了。

虽然现在我们可能还要适当的培训,但我希望以后我们的CT到了医院之后,医生只要自己看看说明书,就能够把所有问题解决掉,这是我们智能化需要追求的效果。

主持人:王颖

政策方面有没有一些利好或者还不够有利的?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应该说可能是利好吧,现在是国内很多机构要求国产医疗设备优先,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利好消息,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一定要在性能上超越国外,这样还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一个公正的平台上PK,我们也能够把他们PK掉。

其实在过去的一些医院采购里,我们也把国外的几单都给PK掉了。

主持人:王颖

咱们设备的原材料除了零部件各方面是自主研发,有些材料会不会有限制?国内都能够满足要求吗?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我们现在的移动CT,特别是二代机,如果从产地角度,我们是百分之百国产,如果说从最终原材料的产地来讲,我们至少能做到90%,有些CPU或GPU,追根溯源可能还是国外进来的。

主持人:王颖

但实质上要把它集成以后的拿过来用,几乎能做到百分之百?

摩科特医疗:代秋声

是的,我的整个产业链是在国内,不在国外,没有从国外买东西。

主持人:王颖

明白,这个也很重要。因为现在国际形势很复杂,这样至少供应链不用担心了。

总的来说,移动CT应用场景很广泛,自主创新方面也有巨大进步,确实是前景广阔。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中国银行信用卡申请进度,粤海卡盟,热血江湖sf发布网,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4565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迷雾电影在线观看美国,樱花,袁红英,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